目前分類:未上市股票-富邦產險 (8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  富邦金控大陸布局再下一城。富邦產險大陸子公司富邦財險重慶分公司已經完成籌建,昨(23)日獲得中國保監會頒發開業批復。
  富邦金表示,富邦財險重慶分公司是重慶第一家台資產險公司,也是富邦財險的第一家分公司。
  富邦財險總部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(ECFA)生效後,第一家進入大陸取得開業許可的台資保險公司。2011年簽單保費已達人民幣4,889萬元,在廈門市18家保險公司排名第九,其中六成來自外資保險公司較難發展的商業性車險業務,成功複製台灣母公司的車險經驗到福建地區。
  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指出,中國國務院將大西部的發展列為重點開發策略,重慶已成為台商投資熱門區域,許多台商以重慶作為對歐洲貿易的生產基地。
  他進一步說,富邦金控透過子公司富邦銀行(香港)參股的廈門銀行,去年5月已成立重慶分行,再加上富邦財險也將第一家省級分公司設立於重慶,希望藉由提供台商服務的契機,發揮交叉銷售經營綜效。
  富邦產險董事長石燦明表示,中國保監會今年已將提升客戶及理賠服務質量列為重點工作之一,富邦財險進入大陸西部市場後,必定致力提升服務品質,發揮台資保險業經營特色。<�擷錄經濟>

hm6438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富邦金大陸布局再下一城,富邦金昨(23)日宣布,富邦產險大陸 子公司富邦財險重慶分公司已完成籌建,並獲得大陸保監會的開業核 准。富邦財險重慶分公司是重慶第一家台資產險公司,也是富邦財險 第一家分公司。
  富邦財險總部2010年10月於福建廈門成立,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 議(ECFA)生效後,首家進入大陸取得開業許可的台資保險公司,去 年簽單保費已達人民幣4,889萬元,在廈門市18家保險公司排名第9。
  富邦產險董事長石燦明表示,由於大陸保監會今年將提升客戶及理 賠服務質量列為重點工作,富邦財險進入大陸西部市場後,會更著重 提升服務品質,發揮台資保險業經營特色。<�擷錄工商>

hm6438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產險龍頭富邦產險加速搶灘東南亞市場,除越南峴港分公司預計4月開幕,今年也準備在菲律賓與馬來西亞設立保經公司。
  富邦產執行副總鄭基男表示,富邦產越南子公司去年不但提前損益兩平,且獲利數百萬元越南盾。
  越南子公司目前已有河內總公司、平陽分公司、峴港也獲准籌設、預計4月開幕,同奈、海防代表處也將伺機升格成分公司。
  產險公司營新市場,一般要五到七年才能獲利,2008年底開業的富邦越南子公司提前達陣。他表示,主因匯兌與孳息收益所致;三年前,投資越南時匯入1,900萬美元,三年下來,越南盾大幅貶值,衍生匯兌收益。
  另外,越南通膨嚴重,銀行存款年息也從三年前的4.5%至5%大幅提高到13%至15%,也有不錯的孳息收入。<�擷錄經濟>

hm6438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2001年9月,在金融控股公司法頒訂之前,富邦集團就已開始積極規劃申設金控事宜。因此,當金控法於11月1日生效後,富邦及其他五家金控即於11月28日由財政部宣布獲准設立。其後,富邦更是快馬加鞭,趕在12月19日正式成立,並於同日在證交所掛牌上市,獲得頭籌,成為台灣第一家金控。
  相較於其他金控都用單純股份轉換方式設立,富邦金控是我國唯一採用資產讓與併同股份轉換方式設立的金控,頗具指標性參考價值。具體而言,富邦集團是以原富邦產險作為主體,第一階段先用資產讓與方式把有關產險的資產、負債及營業讓與給新成立的產險子公司,再把「脫殼」後的原富邦產險變更營業項目及公司名稱,轉成「富邦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」。接著,第二階段再透過股份轉換方式把富邦銀行、富邦證券、富邦人壽和富邦投信變成富邦金控的子公司。
  主體脫殼變身
  為什麼富邦金控要以原富邦產險作為主體「脫殼」變身轉型?首先,原來的富邦產險創立於1961年,是台灣第一家民營產險公司,也是富邦集團各關係企業裡歷史最悠久的一家。由原富邦產險轉變成富邦金控,具有重大的紀念意義,同時也馬上賦予富邦金控逾40年的資歷。
  其次,原富邦產險實收資本額新台幣200餘億元,股本似嫌過大而有不少閒置資金。透過資產讓與方式,把全部營業和主要資產轉給新成立的產險子公司,而把大部分現金部位留在更名後的富邦金控,有利於資金的活化運用。
  富邦金控成立時的章程載明法定資本為新台幣1,200億元,初期實收資本為546.49億元,顯然預留了相當大的新股發行額度以供進一步併購之用。的確,富邦金控轄下的金融版圖雖然一開始看起來就頗為完整,涵蓋了產險、壽險、證券、銀行與投信等行業,但是除了產險之外,其他子公司的「板凳深度不夠」,在各行業的排名地位大都有待加強,亟需透過併購,持續擴大規模,提昇營運品質。
  收編台北銀行
  銀行尤其是當時富邦金控較弱的一環,而富邦高層也積極多方設法補強。世華銀行曾是富邦最早垂青的併購首選,富邦手中持股一度高達8%以上,卻碰上霖園國泰集團也加入爭奪戰局,頻頻出手加碼買進,大有志在必得的氣勢。富邦不願繼續追高,乃放慢腳步,開始探尋其他可能的對象,並伺機脫手世華持股,獲利了結。
  台北銀行是富邦看上的另一個對象。台北銀行成立於1969年,原名「台北市銀行」,是由台北市政府為配合國家金融政策、支援市政建設、代理市庫業務而出資設立的市屬金融事業機構,起初並未具有法人資格,1984年才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,1993年更名為「台北銀行」,1997年掛牌上市。為執行公營事業民營化的政策,台北市政府於1999年11月釋出部分股份,把它在台北銀行的持股降到50%以下,台北銀行開始轉為民營。但至2001年底時,台北市政府仍為台北銀行的最大股東,持股約43.6%。
  為了因應長期經營發展需要,台北銀行決定進一步釋股以求徹底民營化,在財務顧問美國高盛投資銀行的諮詢協助下,於2002年5月遴選了開發金控、國泰金控、富邦金控、中信金控及元大金控等五家民營金控參與競爭,從中擇一合併。
  經過一番龍爭虎鬥,富邦金控脫穎而出,雀屏中選,於2002年8月透過股份轉換方式,以新台幣803億元的換股價額,將台北銀行納入成為富邦金控100%持股的子公司,而台北市政府則成為持有富邦金控15.6%股份的第二大股東。富邦金控的最大股東仍是持股三成多的富邦蔡家,而花旗集團持股則由原來的15%降至12%以下,成為第三大股東。
  富邦金控收編台北銀行後,並未馬上與其麾下的富邦銀行合併,反而是經過兩年餘的業務、人事及資訊整合後,才在2004年透過股份合併方式,以台北銀行為存續公司,富邦銀行為消滅公司,將兩家銀行合併為一,並改名為「台北富邦銀行」,合併程序於2005年1月1日完成,開我國民營銀行整併公營銀行的首例。
  台北銀行納入富邦金控後,拖了兩年才與富邦銀行合併,算是國內銀行業界合併案例的異數。其他合併案例,如台新銀併大安銀、國泰銀併世華銀、中信銀併萬通銀等,都是在半年內就合併完畢。由此可見,富邦金控的整併步調和構思似有其匠心獨運之處。
  不過,富邦金控整併台北銀行的過程,並非一帆風順,其間也曾發生不少波折。由於台北銀行當年的資產規模、獲利能力和員工人數均大於富邦銀行,一些員工對於「下嫁」富邦頗有微辭,也有若干員工擔心無法適應民營績效的壓力,紛紛申請優退走人,讓富邦金控花了相當的心思及努力才算穩定了軍心,逐漸走上坦途。<�擷錄經濟>

hm6438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國內產險業者在大陸市場的布局,從沿海省份逐漸前往中西部。據了解,富邦產重慶分公司已獲大陸保監會核准籌設;國泰產四川分公司也正在申請中。
  目前在大陸設立產險子公司的就是國泰與富邦兩家。國泰產大陸子公司2008年於上海成立,資本額人民幣4億元,由國泰人壽與國泰產險各出資50%。
  大陸國泰產險成立後,採取快速拓點策略,短短四年已在五省、二市設立分公司,包括江蘇、福建、廣東、浙江、山東等,以及上海、北京兩大城市。北京分公司今年元月才剛開幕,現又向大陸保監會申設四川分公司,計劃在成都開業。
  國泰產險表示,在沿海城市布局告一段落後,希望往中西部發展,主因愈來愈多台商在四川發展,尤其電子大廠不斷往四川移動,未來的商機無窮。
  大陸國泰產險去年保費收入約人民幣1.6億元,除台商業務外,也鎖定占大陸產險市場保費比較高達七成的車險業務,希望拉高與台灣同業的差距。
  富邦產董事長石燦明表示,富邦產大陸子公司今年要加速拓點,希望上半年開一家省級分公司、下半年開一家,從平均一年開一家增速至一年開兩家。
  富邦金循國泰金模式,由富邦人壽、富邦產險各持股50%在廈門成立產險子公司,資本額人民幣4億元,2010年10月開幕。
  石燦明表示,富邦產重慶分公司已獲大陸保監會核准籌建,還需要完成驗收程序,並得到保監會的開業審批許可才能開業。
  富邦產廈門子公司去年簽單生效保費人民幣4,900萬元,保費市占率在廈門當地19家產險公司中排行第九,開業第一年就打入中段班,績效亮麗。
  石燦明說,富邦產已向保監會遞件,將成立大連市與福州市分公司,另外也計劃在天津、南京等地繼續開分公司,希望今年起能以一年兩家速度開業。
  富邦產廈門子公司去年簽單生效保費人民幣4,900萬元,個人險占55%、企業險占45%,其中,車險是業務大宗,占整體簽單生效保費50%,其次為企業財產險(台灣稱企業火險),約占整體20%。
  富邦產表示,因仍無法承作交強險業務,今年營運重點在建置車險電銷部隊。<�擷錄經濟>

hm6438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富邦集團在1997年的亞太金融風暴中,曾因誤踩地雷股而受傷嚴重,卻能因此記取教訓,痛定思痛,勵精圖治,搖身一變成為國內金融產業界活力充沛、創意豐富的領頭羊,這些年來表現極為亮眼,真可謂「塞翁失馬,焉知非福」。
  對半合資 進軍亞洲市場
  千禧年5月,富邦集團宣布與美國花旗集團策略聯盟,由花旗斥資7.5億美元(約合新台幣230億元)投入富邦集團旗下的富邦產險、富邦銀行、富邦證券、富邦人壽及富邦投信等五家公司,分別取得各公司15%的股份。
  雙方也同時宣布今後將以對半合資的方式,共同進軍開拓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亞洲金融市場業務。消息傳開,立刻成為台灣乃至亞洲眾所矚目的財經頭條新聞。
  富邦與花旗的結盟,是當時花旗在亞洲最大的投資案,也是台灣當時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案,而且開啟了台灣金融機構與知名跨國金融集團合資合作的新頁,具體落實了當年台灣政府揭櫫的「台灣走出去,世界走進來」的戰略目標,讓富邦更國際化,也讓花旗更在地化,的確是「天時、地利、人和」俱全的精彩傑作。
  資金活水 直接挹注營運
 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這件投資結盟案,並不是由富邦集團大股東出售老股給花旗,而是由富邦五家公司現金增資發行新股,讓花旗直接或透過海外存託憑證間接認購。因此,花旗的新台幣230億元資金並非落入大股東的私人口袋,而是直接灌注到富邦的五家公司。
  這股資金活水有如及時雨,充實了富邦集團的營運資金,奠定了富邦集團日後持續蓬勃發展的雄厚基礎。富邦與花旗的策略聯盟,讓富邦谷底翻身,脫胎換骨,可說是富邦集團發展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。
  花旗集團在1998年與雄心勃勃的旅行家集團(Travelers Group)合併後,王國版圖瞬間擴大,成為橫跨銀行、證券、保險、財富管理等多方面領域的產業龍頭,有如金融百貨公司,強調跨業交叉行銷,以求發揮集團最大綜效。
  新花旗集團改由旅行家團隊強勢主導,積極地透過併購在全球插旗卡位,攻城略地。譬如說,花旗在歐洲搶進了當地的資產管理業,而在日本則擠入了當地的證券業;在台灣,花旗選擇了以富邦為橋頭堡,鞏固台灣地盤後準備揮師進軍東南亞及大陸的保險市場。
  就台灣的保險業而言,富邦雖然在1999年獲選為「亞洲最佳保險公司」,但除了產險之外,富邦當時在壽險的實力並不雄厚。花旗獨具慧眼挑中富邦,等於是對富邦的專業能力作了一定程度的背書保證,不但替富邦的營運體質打了一劑強心針,也對富邦的股價起了拉拔作用,讓富邦集團一掃前幾年鬱卒的陰霾。
  可惜的是,富邦與花旗的「土洋結盟」,並未真正吹響台灣金融產業邁向國際化的號角。
  接著十餘年間,台灣金融業走出國門的腳步仍小,外國金融業跨入台灣的限制仍多,類似的「土洋結盟」並未如火如荼地開展。「台灣走出去,世界走進來」的美麗願景,似乎停留在「紙上練兵」的階段,國內外金融產業結合聯盟的推動始終是「雷聲大雨聲小」。
  更可惜的是,花旗與富邦結盟後,原來預期在大陸及東南亞保險市場合資合作的計畫,因兩岸關係停滯不前以及其他種種因素,始終未見開展,導致雙方不得不開始重新檢視彼此的策略方向。
  2001年底富邦改制成立金控後,花旗持股從15%稀釋到12%以下,雙方可能分道揚鑣的傳言更是時有所聞。
  專業經營 重視公司治理
  2004年6月,富邦與花旗終於拆夥,共同宣布結束策略聯盟,花旗並於其後三年間透過全球存託憑證方式,陸續出脫手中的富邦金控持股,至2007年7月全數出清,為雙方的合作關係劃上完整的句點。
  富邦與花旗的策略聯盟,雖然沒有達成雙方原先設定的目標,但對富邦的脫胎換骨,似卻產生了關鍵性的推手作用。富邦從此更加強調專業經營,重視公司治理,立足台灣,放眼世界,經過一系列的精彩併購交易,逐漸成長茁壯,躍為國內金融產業霸主。
  飲水思源,富邦能有今天的成就,當年結盟花旗,功不可沒。
  (作者是美國哈佛大學法學博士,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,本文僅為作者個人意見,不代表事務所立場。本專欄每周四刊登)<�擷錄經濟>

hm6438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金控公司今年1月獲利報佳音,多數均比去年底成長。受惠於1月股市行情好轉,銀行財富管理及證券子公司獲利均增加,富邦金以每股稅後純益(EPS)0.24居冠,也是唯一單月賺逾20億元的金控公司;開發金子公司大華證券元月獲利逾4億元,在大型券商中掄元。
  富邦金控昨(8)日公布自結1月稅前盈餘25.9億元,稅後純益22億元,EPS為0.24元,不管是稅後純益或EPS,在已公布獲利的公司中,均穩居金控第一。
  富邦金控總經理龔天行表示,帶動獲利表現的主要是台北富邦銀行1月稅後純益達14.8億元,單是來自於金融市場交易部門(TMU)獲利就超過6億元,創下歷史單月新高,而其中與客戶交易產生的利潤就占了一半,並以人民幣避險衍生性商品成長較大。
  富邦金各子公司1月獲利表現均優,除北富銀衝高外,還有富邦產險3.6億元、富邦人壽2.5億元以及富邦證券0.8億元等。
  開發金控昨天自結1月稅後純益為6.96億元,每股稅後純益為0.06元,擺脫去年獲利殿後局面。其中,子公司開發工銀1月稅後純益2.99億元,大華證券1月稅後純益則高於開發工銀,達4.53億元,換算每股稅後純益超過0.3元,為已公布單月獲利中的大型券商獲利最佳者 ,優於凱基、富邦、元大、永豐金、統一、元富等大型券商。
  合庫金控1月稅後純益為7.42億元,較去年12月增加4.2億元,主要是認列子公司長期投資利益增加,每股純益為0.12元;每股淨值為19.39元。
  其中,合庫銀行1月稅後純益為7.27億元,較去年12月增加4.83億元。合庫銀高層主管表示,主因去年12月單月提存備抵呆帳金額增加,而今年1月的提存備抵金額恢復正常,1月單月獲利才會較去年12月大幅成長。
  若就提存前本業獲利來看,合庫銀1月與前月的差別不大,獲利狀況穩定。<�擷錄經濟>

hm6438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產險業去年保費收入出爐,全體業者保費收入1,124.05億元,創4年新高,其中車險全年保費收入556.61億元,占比49.52%,撐起產險保費收入的半壁江山。
 產險業者指出,若車險見費出單今年可上路,對產險保費收入將是新利多。
 產險公會統計,去年保費收入仍是富邦產險、國泰世紀產險、新光產險三強鼎立,3家保費收入共494.14億元,市占率合計44%。富邦產去年保費收入242.87億元,國泰世紀產險137.09億元,新光產險114.18億元,各比前1年度成長9.55%、12.45%、6.43%。
 明台產險、新安東京海上產險、泰安產險、旺旺友聯產險、華南產險、第一產險、兆豐產險分居保費收入第4~10名。
 部分規模較小的產險公司去年積極搶市,加上基期較低,成長率也爆發性成長,如法國巴黎產險保費收入年成長28.29%,保費收入破10億元,是年成長率第一名。台壽保產險則衝破年度保費收入15億元的目標,去年全年保費收入16.04億元,成長率居亞軍。
 產險業者指出,台壽保產險年報尚未公布,但稅後純益很有機會衝上7,000萬元,將是2006年從安定基金手上標下國華產險以來首度虧轉盈。
 產險主管表示,去年受惠車市大好,車險保費收入成長帶動業者獲利,但今年景氣有雜音,國人消費信心下滑恐影響購買新車意願,保費收入挑戰提高,若能實施車險見費出單,有助產險業今年獲利及落實風險控管。
 產險業承作「保證續保健康險」也可望今年上路。據悉,產險公會日前已經決議通過產險業者承作保證續保健康險的3大門檻,正由保險局審核,若取得保險局同意,產險業最快今年可全面開辦該業務。<�擷錄工商>

hm6438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