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,平均餘命增長,老人照顧成為重要課題。據統計,到民國130年,失智的人口一天增加63個人,是現在的2.5倍,民眾該如何因應與面對高齡化社會的長照需求,成為新顯學。
  經濟日報與南山人壽10月31日共同舉辦「2015幸福大未來願景講座」,邀請知名主播林書煒、衛福部照護司司長鄧素文與南山人壽副總經理陳明宏進行座談、經濟日報總經理周祖誠主持,探討高齡化社會的長照準備。
  你是否發現,家中的長輩「怪怪的」?性格大變、忘東忘西,甚至認不得家人?這些都是罹患失智症前兆,應儘速求助專業醫生。鄧素文指出,當家人有失智症,我們詢問其子女,甚麼時候發現父母怪怪的?子女回想起來,其實很早就有跡象。在輕度失智症發生時,家人要趕緊面對,才能延緩失智症的惡化。
  世界衛生組織很早就提到,已開發國家面臨人口老化,少子化與照顧體系的問題,同時也表示,失智症是公共衛生憂心議題,也提出「活躍老化」的概念,而「活躍老化」有三個要素,包括健康、社會參與和安全感,安全感之中也囊括經濟。因此,除了照顧父母,也要預先準備,降低自己日後倚賴兒女與其他人的時間。
  在當天的座談會上,民眾詢問,如何說服失智的長輩去看醫生?鄧素文表示,醫院分成三個層級-醫院中心、區域醫院和地區醫院,衛福部自去年起要求,區域級以上醫院都要開設失智症特別門診,很多醫院是放在老人醫學整合門診裡,可進行相關的檢驗與診斷。<摘錄經濟>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m6438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